- 前段时间几次电话面试发现自己真的准备的东西太少了,正好有朋友分享了三节课的资料,就花了一些时间看完,总体来说质量很不错了。最大的好处就是分级,把横向的知识点纵向分了三个级别来讲,相对于之前看的网易云课堂的课程更接地气,从实际上可能遇到的问题出发,再加上很多的思考题,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友好。
- 课程内容和其他的也都大同小异,8个单元,自己觉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实际上就是需求挖掘的过程,包含用户分析+需求挖掘+产品调研;
-
第二部分为具体的产品设计,功能和流程设计+原型设计+PRD+需求评审;
-
第三部分是一些工作技巧,包括上线准备+种子用户+合作沟通。
-
00 产品经理的学习与成长
- 产品经理成长体系
- 用产品画布思考问题
-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01 用户分析入门
- 通过用户反馈发现问题(被动渠道)
- 简单的用户调研(主动渠道)
- 拓展阅读中的经验
- 问问题的技巧
- GAP模型,找到问题缺口在什么地方
- 误区
-
02 需求挖掘入门
- 思维导图法整理需求
- 思维导图的思考方式
- 问题与场景的区别
- 需求的优先级排序(根据影响面)
- 拓展阅读总结
- 通过数据发现产品需求
- 数据框架
- 数据分析的作用和基本原则
- 思维导图法整理需求
-
03 产品调研入门
- 针对功能点的调研
- 误区
- 针对独立产品的调研
- 竞品分析
- 误区
- 产品形态-业务逻辑-业务流程
- 针对功能点的调研
(之前的图床挂掉了所以图片丢失造成阅读体验欠佳见谅)
00 产品经理的学习与成长
【一句话概述】这一部分主要是搭框架,通过课程设计对每章内容有大致了解。最大的收获是:通过下载量和产品迭代记录分析产品所处周期。
产品经理成长体系
实际上就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学对应自己的阶段的内容
用产品画布思考问题
- 产品设计的关键:用户,场景,需求
- 实际上就是从《Running Lean》里面的框架改的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探索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 作业:通过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产品迭代分析(见思考题1)
01 用户分析入门
【一句话概述】需求挖掘的第一步——用户分析,初级阶段通过用户反馈(被动渠道)和用户调研(主动渠道)两个方面获得信息。最大的收获是:在用户调研时怎么提问收集用户的意见,并对接下来的行动提出指导意见。
【实际情境】:我们最近上的新功能测试结束了,你找一些用户来调研一下,看看他们用的怎么样,这个功能好不好用?
通过用户反馈发现问题(被动渠道)
渠道 | 内容 | 处理策略 |
---|---|---|
公共渠道 | 应用商店,微博,贴吧,论坛 | 勤搜索,关键字订阅,监测工具 |
半公开渠道 | 微信群,朋友圈定期搜索关键词 | 定期分析用户评论 |
内部渠道 | 用户投诉,客服咨询 | 整合内部用户反馈渠道,定期与一线同事沟通 |
简单的用户调研(主动渠道)
- 明确调研的背景和目的
- 选择目标典型用户(5-10个)
- 猜测用户问题
- 用户可能的问题:通过用户在产品中使用过程中行为表现来发现
- 可能的解决方案:猜测解决用户问题的手段
- 确定访问提纲:聚集且开放的问题
- 题目数量:线上10-20道,线下5-10道
- 在访问用户中尽量通过还原用户过程进行访问,而不是逼问和质问
- 准备调研的内容
- 本品的已知问题:用户操作习惯、消费习惯和过程,原因
- 本品的未知问题:用户的痛苦点是什么、哪些操作用户感觉很烦、用户愿意掏钱做什么
- 竞品的已知问题:用户直观感知两者区别,本品、竞品的使用差异
- 竞品的未知问题:如果从竞品移入,用户放弃的理由;从本品移出到竞品,关键原因是?
- 现场调研
- 了解用户的使用过程;最好观察用户的行为,复原当时情景
- 提问:对关键行为,预设问题进行提问
- 反馈:对有效的信息反馈给用户,并深究
- 调研报告
- 单个用户:记录单用户的调研情况
- 整体情况:汇总用户调研的过程和结论
- 行动计划:分享并提出行动计划
- 如实还原,积极反馈
- 还原:用户是怎么使用出问题的?
- 反馈:提出改进计划,并且进行反馈,出了解决方案及时通报
拓展阅读中的经验
问问题的技巧
- 深入追问
- 侧面对比相关产品
- 行为分析
- 在网络调研时无法层层深入追问,而且原因类问题更难回答。
- 连环问很容易引起反感,把问题转化为只需要回忆或者陈述事实的问题
- 用户访谈最重要的是"让用户更好的诉说"
- 如果调研结果对于下一步行动没有有价值的指导意义,调研就是失败的。
- 做用户调研是一个验证自己的想法,发现机会的过程,事先想好ABC的解决方案问问用户的意见
- 用户的言行不一致,,如果你想预测一个人你在面对某一真实的特定情景或特定任务时将如何表现的话,对假设性情景的口头回答(调查问卷)是远远不够的
GAP模型,找到问题缺口在什么地方
误区
- 为了调研而调研(没结论,没过程,要带着分析方法、目的)
- 问用户有什么需求(不是通过用户行为发现需求)
- 试图说服用户(用中立的态度看事情,不要带入个人情感、不要说服用户)
- 求全求量(看似安全但没啥用的结果)
- 依赖调查问卷(得到了感觉有价值的数据)
02 需求挖掘入门
【一句话概括】: 接上节,收到用户反馈后,先从用户场景需求梳理所有需求,然后进行优先级排序 【实际情境】:BOSS想做一个下订单的时候,输入优惠码的功能,这样可以给朋友发优惠码,让他们来体验产品。
思维导图法整理需求
思维导图的思考方式:
- 用户:当想到一个功能,先不要想怎么实现,而是想谁会用?
- 场景:用户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会用(感兴趣)?
- 问题:用户分别在什么场景下,碰到什么问题(挑战)?如,产品难用或者复杂。
- 方案:用户现在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我们能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吗?主要集中于:价格,时间(效率),空间(跨地域)
-
感觉还是经验和对于自己了解的才能写出很多种可能性,自己按照校园导航练习着列了一次。
问题与场景的区别
很多同学反馈,经常混淆问题和场景,接下来我们就聊一聊,问题和场景有什么区别。
场景:中午下班了,不想出去吃饭
问题:中午下班了,不想出去吃饭,想定个外卖,擦,手机丢了
或者
场景:中午下班了,不想出去吃饭,想定个外卖
问题:定了个外卖,竟然全是凉的
再增加现有的解决方案:
场景:不想出去吃饭,想叫个外卖,
问题:不知道叫哪家
现在的解决方案:卧槽。老子不吃了(注意这块不是我们预想的解决方案,如app叫外卖,不是!)
再比如:
用户:在三节课做作业的同学,
场景:在编辑器写了很长很长的作业,发现中间有一段写的特别好,想复制出来保存到印象笔记
问题:我草,特么三节课这坑爹的,不支持复制,提交后也不能复制
现在的解决方案:截图保存到印象笔记
需求的优先级排序(根据影响面)
- 四象限看用户量与发生频率
- 看开发难度和效果
- 看产品价值
- 迫切程度:用户是不是真的非常需要?还是空想?
- 付费意愿:用户是否会为了解决问题而付费?
- 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如果开发出来,用户会为之付多少钱?
-
看你对目标群体的熟悉程度
- 你是否深入了解用户使用场景?
- 你对用户群体的理解是否足够了解?
- 如果不熟悉,就想办法熟悉它,否则就不要动手
-
总结你的结论
- 用户:这个功能,第一批的核心用户是谁?
- 场景:这个用户在什么场景下回使用?
- 问题:解决了这个用户最大的痛点是什么?
- 对比:和用户现在的解决方案相比,体验/效率提升有多大?
拓展阅读总结
实际上就是和我们做日程规划一样,重要程度和紧急性两个维度。 重要程度:用户基数,使用频次,类别重要性(基本型 期望型 兴奋型)
- 对于期望型需求和兴奋型需求,可以通过运营数据,形成公式计算。最底层的基本型需求不在计算范围内,因为默认为最高级别。
用户需求重要性=功能使用用户百分比(用户使用率)* 功能使用次数百分比(功能或内容使用率)* 类别重要性百分比(期望型需求、兴奋型需求)
- 这个公式在兴奋型需求少量用户大量使用的时候会将重要性提高很多。
通过数据发现产品需求
数据框架
商业数据模型: 收入=用户总量 * 付费率 * ARPU值(客单价=平均客单价*单位日期内平均购买单数)
产品数据模型:
- 产品指标:基于在产品的流程和页面级别来衡量产品的表现好坏
- 用户指标:通过衡量用户的行为和动作指标,来评估用户活跃度和质量
- 转化指标:存在于产品指标与用户指标之间的交叉点。是一个复合指标,用户通过产品产生的数据;如用户下载、激活、提交订单;
在Google Analytics中,重要的指标
- PV(PV-page view):即页面浏览量;用户每1次对网站中的每个网页访问均被记录1次。用户对同一页面的多次访问,访问量累计。
- UV(UV-user view/ UV-user view):即独立访客,访问网站的一台电脑客户端为一个访客。
- Duration:一次访问的持续时长,也叫做停留时间。
- Bounce Rate:即跳出率;是指在只访问了入口页面(例如网站首页)就离开的访问量与所产生总访问量的百分比。
- 页面渗透率:分流到本站点下游页面的pv/本页pv总数
- referral:指从其他网站点过来的链接,比如友情链接等,这类来源通常是免费的。
数据分析的作用和基本原则
作用
- 做完一件特定的事后,评估产出和成效,得出改进思路
- 产品整体数据不佳,找出核心原因和问题所在,予以解决
- 接手一款产品,评估其当前状态、发展阶段,得出下一步工作思路,如当前的网站的访问的情况,具体的数据表现等
数据分析的基本原则
- 先明确分析目的,再建立分析方法和思路;一定围绕某个目的的。
- 要围绕着核心业务流程和重要结论来完成分析;
03 产品调研入门
【一句话概括】这一部分开始从用户的需求具体到产品本身应该怎么做的问题上,分为针对大型产品的独立功能点和对独立产品两个部分的分析,主要是梳理其背后的逻辑。 【实际情境】
- boss让你做个竞品的新功能调研,但是你不知道怎么做。
- 本品的功能太烂,要改版,参考其他平台功能做调研。
- 产品更新,自己看一下其他产品上了什么新功能。
针对功能点的调研
- 交互调研是最容易的,也是最没有价值的。最重要的底层逻辑流程的调研。
- 你的目标用户是谁?先思考再调研。先清除我的目标用户是谁,他们需要什么。
- 产品功能的现状是如何的?先知己再带着目的调研。我们现在产品怎么样,表现如何,哪里出问题了,为什么。
- 调研的目标产品有哪些?找行业领先、产品口碑领先
- **功能的核心关键点是什么?功能逻辑是什么?功能调研的关键。**如:针对订单的点评,激励机制、逻辑机制是什么?
- **差异点是什么?**选择和做决策。相同点都是关键点,异同点都是亮点。
误区
- 没结论。错了也没问题,一定要敢于拍板。
- 觉得太简单不愿意做。做功能点的调研是可以提升能力的。
- 杂。不要管用户画像,交互界面,做功能调研,一定要简单、明确、直接,两三页就解决了。
- 不是非要提改进意见。提参考意见。流程性的、底层的逻辑性意见是可以提的。
针对独立产品的调研
- 从产品的角度去看产品,而不是从用户的角度去看产品。
- 在自己的阶段做对应的分析,产品助理了解产品功能、看产品的表现。产品的表现收获的回报怎样?不好的话,是产品与用户不匹配,还是与运营不匹配,还是没需求?产品经理通过迭代过程,看产品实现逻辑。产品总监透过一个产品,看穿一个行业。
- 首先需要明确用户、场景、需求是怎么被满足的
用户 使用场景 满足的需求 提问者 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想找牛人来咨询 解惑 回答者 有粉丝提问,可以表现自己,同时赚钱 个人品牌+收入 偷听者 看到类似的问题,再问一次不划算+感觉问题很有趣想看答案 省钱+好奇心 - 产品逻辑
- 用户的流向:都有哪些用户,怎么发生联系的?
- 数据的流向:产生的数据流是如何运转的。
- 汇合点:用户、数据在哪个关键页面汇合。
- 关键路径:用户操作的关键功能、页面是什么
- 关键页面典型交互
- 迭代路径
- 产品表现
- 数据表现:使用数据、排名数据、评分数据、排行榜数据等.关于产品本身的数据。如分答排行榜,排行榜最高的收入是多少等数据;订单数据、评论数据,这些是公开有用的数据。
- 用户表现:用户点评、产品点评。通过这两个数据看用户的满意度,看这款产品目前的表现是好还是不好,安稳还是危机。
- 运营路径和方法
竞品分析
- 找相同找不同,相同点和不通电
- 关键功能逻辑上的差异
- 出结论:A相对B的优点缺点亮点;如果抄,抄什么,怎么抄?
误区
- 产品调研不是行业调研
- 二三手的咨询信息没用,重要的是产品本身数据
- 非要改进意见,没有需求优先级的情况下提意见没用,提底层逻辑意见,不要提交互意见
- 大而全,强烈个人倾向
产品形态-业务逻辑-业务流程
看产品,自上而下看三个东西:
- 产品形态:一般只有一个,如果多个产品一般不是特别好。比如:闲鱼、买卖
- 业务逻辑:有多条,也可以叫核心功能模块。比如:卖家发布、买家点赞、IM联系、交易支付等,大概会有3-5条线
- 业务流程:也就是具体的功能点的流程。比如,上传照片、一键转卖等。